书香沁校园 阅读伴成长——中山街小学校开展2021年秋期数学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26来源:中山街小学校 作者:李晓雨 陈华 钟卫 浏览量:2362

为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及时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理念,养成读书的好习惯,11月18日、25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数学组“悦读者”线上读书交流分享会如期举行。分享会上,16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全组数学教师认真倾听,感受着思想的碰撞。

特级教师杜琳带来曹培英老师的《跨越断层 走出误区》的读书分享。该书围绕“课标”核心词展开,而这也是2011年版“课标”重要的亮点之一,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本书对核心词的解读,应该是国内较全面、较深入、较资深的解读,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作为一线教师研读“课标”的案头书。

教导处主任陈华交流主题为《读书留痕——读贲友林【重新认识课堂】有感》,她分享了贲老师的观点:课堂无小事。课堂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思想。课堂要做到精益求精,就是要抠细节。只有当老师和孩子们都在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时候,才能遇见真实的、理想的课堂。

数学教研大组长特级教师廖秀利分享的是《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一书,她谈到张齐华老师是她永远追随的“数学王子”,一直喜欢他数学课中那种淡淡的“文化味”。读这本书,就犹如和“数学王子”共同经历“数学+文化”——“真正的数学文化”成长的历程。

办公室主任宋中泽分享的是一本有趣而长知识的书——《好玩的数学》,他讲到书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魔术”,同时提到怎样开发学具与教具的价值、在网络环境下开发教学资源。让原本乱糟糟谁也听不懂的东西,也变得生动传神。

教导处副主任欧世强分享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的心得,从家长如何去发现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起到了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很值得大家一读。

备课组长巫智聪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的感悟:教学中,除了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注重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办公室副主任钟卫分享了《小学数学教与学》刊物中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逻辑素养一书,读时很有感触。文中就近几年参加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读了以后受益匪浅。

备课组长张琴分享了《越玩越聪明的数学游戏》书中的一句名句,该书提出“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大厦的话,童年有效的智力开发就是为未来的人生大厦奠定好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聪明的大脑是“玩”出来的。另一方面。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适时地进行头脑思维训练,就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廖睿带来《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管》的读书分享,他谈到:和谐是前提,幽默是法宝。要威不要怒,避免大压小。规矩不能少,正面管教好。表扬讲技巧,惩罚也需要。言传很有效,身教最重要。

教师邓川吉分享的是《吴正宪老师评课》,她谈到:这一本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的书,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实用。让她惊叹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

副校长徐燕结合自身的教学,给大家带来她读《爱的教育》的读书分享,“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黄映梅分享的是《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模型初探》,提出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模型思想,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数学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验证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唐艳分享的是《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本书讲述了10多名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成长故事。她谈到名师们的共同点:第一,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断实践。第二,心中拥有着深深的爱生情结。书中鲜活的实例故事,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也被他们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着。

备课组长李晓雨分享的是《我是这样教数学的》的读书心得。作为青年教师,应有着对教育的热忱。热爱数学,关爱学生发展,坚持对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作业的设计,从教师语言到数学思想的渗透,应提前做好准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到心中有数。

备课组长叶茂带来《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读【爱上我的课堂】》的读书交流。她以案例分享的形式谈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堂之外的修炼与反思;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

教师李书燕分享的是《给老师的建议》,她谈到:作为教师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明白了教师力量的伟大。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捷径。她相信:爱心+耐心+恒心=成功。

阅读一本好书,便开始了与作者的对话,“与作者对话”,能提升教学素养、促进教学反思,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从书中汲取精华,丰富自我成长。

责任编辑:陈轩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