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数学作业,我们这样做——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特色数学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1-11-05来源:中山街小学 作者:叶茂 曾玉静浏览量:7563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双减”政策和有关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相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作业更有效,让学生更主动学习,近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数学教研组认真学习《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作业设计方法、转变作业方式、创新作业布置内容。在作业设计中,老师们坚持作业设计的“三有”:设计作业时间有限,设计作业难度有层,设计作业数量有度。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征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向上发展的作业,促使作业有“三变”:变得有趣、变得有效、变得有营养,起到监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趣味实践作业”领航,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学习。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学生爱学乐学的最佳途径。面对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探索出了“开口读数学”“讲数学”“背儿歌”“对口令”“生活中找数学”等趣味口头作业形式。比如,在第一次学习大括号形式的问题解决时,特级教师杜琳就引导孩子自创出了儿歌。 认识了数,孩子们还在生活中寻找了数学。 为了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老师们布置了“读数学书”的作业,读的方式可以是按照顺序读,也可以读出自己的思考理解,可以读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通过“开口读数学”,让学生多接触数学课本,读思结合,增强读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二年级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口头和实践作业,采取“动手动口”和“与家长互动”的亲情作业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激发兴趣的学科要求。二年级的数学老师们设计了“说数学”、“口述数学日记”、“数学小调查”、“摆一摆”、“量一量”、“找生活中的数学”等作业形式。 学生在积极参与口头作业与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学着用数学眼光看世界,这样的数学作业既启迪了数学思维,又培养了数学能力,让数学学习在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巩固应用,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实践+基础”作业,夯实数学思维和方法。 三四年级是小学的中间年级,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具有相应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思维也开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三、四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双减”形势下,为了既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给孩子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们针对三、四年级内容编排及学生年龄特点,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了实践作业、小题单作业、数学小报等作业。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作业量少了,巩固的知识点却一个也没少。老师们精选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作业,孩子们花在数学作业上的时间更少了,书写更工整了,作业总体质量也提高了。 三、作业超市:“基础+挑战”分层作业,精选精练。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设计不同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五年级老师采用“作业自选超市”形式开展布置,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几个层面安排。通过模仿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分层布置作业,以适应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作业速度,老师们还设计了采用计算书写比赛,优秀作业展示等方法,促进学生作业提速提质。“作业自选超市”为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提供多项个性化选择,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个性化发展。 四、“综合实践作业”促进学科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为了培养孩子们较高的应用理解数学、综合整理知识的能力。六年级的老师们开展了各单元整理与复习小报的特色作业设计。通过一张A4纸,把单元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打通知识间的隔断墙,建立承重墙。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老师们积极探索,以趣味、轻松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做到减量减时不减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校方表示,落实“双减”工作,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助力教学工作提质增效,中山街小学将不懈努力,继续秉承人文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做有温度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山学子。 |
责任编辑:陈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