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小学校:解读数学素养 浸润数学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15来源:中山街小学校 作者:李晓雨 曾玉静浏览量:325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近日,翠屏区中山街小学校开展本学期第一次数学大组集中学习。数学学科组组长廖秀利分别从三个方面为全校数学教师做理论培训。 第一,解读数学素养的内涵。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最终留在学生大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并长期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第二,解读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素养的三个维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第三,解读数学文化课本《藏在数学书里的秘密》的内容与使用。 廖秀利指出,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抽象对象是“量与形”,它们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对小学生来说,凭空想象是空洞的。那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就“量”来说,在《藏在数学书里的秘密》1年级上册“都是1”,生活中的一个桃、一棵树、一座楼房让学生用一根小棒摆一摆,在用小棒替代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数量“1”。那数量“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会说:“1”还可以表示一支笔、一个人……学生就学会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就“形”来讲,可以给学生讲讲有趣的小故事,小女孩在回家路上看到一辆公交车,会怎么想象?可以去掉与数学不相关的东西,如轮胎、后视镜等,抽象出长方体;回到家里,她看到长方体,又能联想到书柜、纸盒等等。这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又回到具象的过程,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廖秀利最后提到,想要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内在价值,教师应积极创编数学生活故事、开发数学活动,点亮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落实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手拉手向前走”是学校数学大组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之一。开学初期,由本学期的二、四、六年级教师分别主讲一、三、五年级上册教材,就教材中例题的重难点与突破点、典型题与易错题、易考题与丢分题等做详细分析。听讲的老师们将每个细节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个年级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不仅是“传递”,更是“创新”。 校方表示,此次学习,为学校教师搭建了学习平台,达到了教师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们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起点,提升教学能力,将数学素养充分体现在课堂。 |
责任编辑: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