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小学:“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来领航
发布时间:2019-11-01来源:人民路小学 作者:王香兰 熊继华浏览量:2365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寻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活动技能的训练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近日,宜宾市人民路小学继续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林到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课堂教学研讨。学校校长陈刚、副校长熊继华及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跨时空、共学习;第二阶段:观课堂、研学情;第三阶段:听讲座,解疑惑;第四阶段:勤反思、再出发。 跨时空 共学习 在学校校长陈刚、副校长熊继华领导下,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通讯,跨越时空与周林对话,研讨《j q x》及《6的加法》教学内容,细读教材与教参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以及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使教材、学生、学习方式相统一,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研讨中,老师们在周林的带领下,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能力,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对活动构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观课堂 研学情 秋雨绵绵,绵绵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寒意姗姗而来,却挡不住人民路小学教师课改路上的决心和坚定的步伐。10月16日,周林走进人民路小学,与学校教师及宜宾学院实习老师一起,聆听由副校长熊继华和教师余勤分别执教的《j q x》与《6的加法》教学研讨课。 余勤执教的《j q x》,课前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评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课中,余勤老师用做游戏、手指操、摘果子、猜一猜、举牌等活动,让孩子们与jqx亲密起来;她将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让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熊继华执教的《6的加法》,则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孩子们提问题的意识;还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与同伴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孩子们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让孩子们在玩手指游戏和卡片游戏中,轻松培养了计算能力。 课后的对话交流,老师们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反观教师的教学设计,研讨改进的办法。周林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将研讨引向深入。研讨中,老师们明白:要减少学生的课堂游离,需要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材料呈现需要关注个体;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体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进行课堂板块设计。 听讲座 解疑惑 为了解答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0月17日,骨干老师们齐聚学术厅,倾听周林的讲座。周林向大家讲解“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对象是学生、教材;对象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主体与主体;教师在活动中应尊重对象,基于对象研究学情,基于学科文化、培养目标的了解来设计活动。同时活动与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提问意识。 勤反思 再出发 经过周林专题讲座的洗礼与教师们集体的讨论反思,两位老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再一次调整,积累经验,严防单生应答,进行活动设计,再次向游离现象开战。10月18日,学校教师再次聚集学术厅,对余勤和熊继华调整后的课堂进行再次观摩,再一次进行反复研讨。研讨中,周林对调整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下一阶段课堂改革路径进行了规划与设计,至此,老师们对“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进一步明晰。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