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荐书)华阳小学陈丽霞
发布时间:2016-06-15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浏览量:426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虽谈不上书香门第,但我也懂得应该让书籍成为儿子永远的朋友。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些贴图卡片,陪着他认字,识图、讲故事。就这样,他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就是从这些图卡开始的。我经常会读一些朗朗上口的文章如唐诗三百诗、三字经、弟子规给他听,儿子三四岁时能背诵很多了。到了上幼儿园后,让他看幼儿画报,给他讲上面的小故事,他听得可有兴趣了,每晚的睡前故事是必不可少,于是,“读书乐”的氛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上了小学后,学校很注意培养孩子们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读书之星评比,还坚持让同学们每天阅读课外书半小时,并做好阅读记录,直到现在孩子们都一直在写。在学校和老师有针对的指导下,我们积极为孩子购买书籍。只要有空,就积极地陪孩子去书店逛逛,看看,购买感兴趣的书。先是买一些带有汉语拼音标注的,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二年级后随着孩子识字量的提高,逐渐能读一些纯文本的书了,比如《哈利。波特》、《魔戒》等这些悬幻小说。好像有句话是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如何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更好地服务于“写”,又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便要求他,读完一本书后用一句话讲一下其中的主要内容,或是最想对主人公说的一句话。在写看图写话时,能用上平时摘抄的一些词句。我相信,慢慢地孩子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随时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日趋成熟。有时,他会在不经意就学校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儿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树立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好途径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之外,就是读书。读书能让他懂道理、明是非,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以书为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做为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以便让他能更准确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再谈谈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认识。这样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能密切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断充实自己。 当然儿子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还有许多不好的阅读习惯。比如看书时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一套六本书,一下午就看完了。也疏于思考,懒于动笔,阅读时缺乏恒心和耐心等等。我们家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日益浮躁的心态下,缺乏一颗安静读书的心。但我相信,在创建“书香华小”这个契点下,我们全家会以书香为友,与博览同行,让读书浸润心灵,让读书成为习惯。相信我们身边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了孩子,而用心去营造书香家庭,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推荐书目:《中国上下五千年》,《绿野仙踪》,《寄小读者》
推荐理由:
好书推荐一:《中国上下五千年》
由林汉达主编的旧版《上下五千年》是一套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等多项荣誉。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 开创了通俗历史读物的一个新时代。
本书由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从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上下五千年》问世20余年,以其准确的史实、精心的编排、独特的畅笔、精彩的描述,深得数百万读者的喜爱,如今该书已深入人心。
好书推荐二:《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莱曼富兰克鲍母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1900年,鲍姆45岁时写成《绿野仙踪》(又名《奥兹国的魔法师》)。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多萝茜的小女孩奇特的成长经历。多萝茜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刮到了一个神奇的王国——奥芝国,为了回到家乡,多萝茜遇到了许多困难。不过,在旅行中,她也接识了许多好朋友,得到了朋友们的真诚帮助。她也真诚地帮助了很多朋友,跟他们一起度过了难关。
多萝茜的故事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也感受到了书中人物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多萝茜的朋友并不是十全十美,他们有很多缺点,但是多萝茜能够包容朋友的缺点,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弥补了自己的缺陷。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萝茜和她的朋友们吧,它会让你学会团结,学会友爱,学会进取,更会让你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情的美好。
好书推荐三:《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寄小读者》也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篇通讯包括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23年8月在日本神户写的,介绍她从上海到神户三天中的海上生活,写的是海,在乘船远行途中对海景的观感和联想。开头写码头告别,抒发离愁别绪;接着以清新活泼的船上生活,唤起对童年的回忆;自由海上的绚丽景色和七月七日银河夜景德镇,引起怀乡的惆怅;又通过日本神户的山光水色和舟中静寂,勾起思乡怀母之情。文章对自然、童贞、母爱的赞颂得到了完满、和谐的表现。第二部分写的是湖。记述了作者到达美国后,游览慰冰湖的感触。先写重新握笔写信的情景,接着写太平洋彼岸慰冰湖的湖光艳影,及周围的美景。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妙,做了尽情节的描绘,作者爱这自然的美,并由此想到爱着远方祖国的亲人,于是就由眼前的湖,想到海,在“海”与“湖”的对比中,抒发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的思念,并讴歌了神圣无边的爱。信中所谈似乎是一些生活断片和零碎观感,但仔细揣摸,我们却感受到字里行间,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始终浮动着作者的缕缕情思,可以觉察到作者心绪的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作者所追求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艺术境界。
|
责任编辑: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