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华阳三中李红霞

发布时间:2016-06-15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浏览量:637

6D56B3E6901C74150467082AFCDAA0EE.jpg

    1998年8月毕业于成都大学,一直从事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探究并用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其语文视野,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你工作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乐学”、“活学”,在教学中,我认真负责,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教改工作中。2010年,我被学校推荐到县上参加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收效显著。同年,我又参加县教研举办的新秀杯说课比赛,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我积极撰写教改论文,交流了经验,2009年5月,在国家级出版物《现代教育报》上发表论文《论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年6月,在《学习方法报·教研版》中发表《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同时,我的语文教学一直贯彻“语文需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看做引导学生从教科书走向课外数目的“引子”。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在寻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做到身先士卒,写下水作文,写小诗,写完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快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多读的同时也多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面附我和学生们写的小诗各一首。

致语文


 你  

一定是个小子

活活泼泼伶伶俐俐的小子

红扑扑的脸蛋

墩墩实实的个子

在《蒲柳人家》里捣腾着

上天入地

 你

又是位姑娘

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的姑娘

粉嘟嘟的小嘴

明媚鲜妍的模样

在三月的《春》风里跑着笑着

没心没肺不知痛痒

 你

还是个少年

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少年

利剑似的眉

能洞察秋毫的双眼

在《少年中国说》里寻找着独立自由进步的美好明天

激情四溢大义凛然

 你

也是位文人智者

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的孔丘

十年生死大江东去的东坡

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陶潜

运筹帷幄涕零出师的诸葛

在《中华文脉》的历史长河中

慢慢苏醒渐渐复活

 

爱是

华阳三中  2015届九班 全体同学


   爱是广袤荒漠中甘甜的清泉
是冰天雪地中温暖的火焰
   爱是寒冬中的一缕阳光 
是花海中的紫罗兰
   爱是漫天飞舞的樱花
是转瞬即逝的烟火
   爱是心灵深处的温暖
是雨露对花的滋润  是黑夜处的光明
   爱是粉嫩的童年 
是萌芽的青春
   爱是父母的一声鼓励 
是犯下错时老师犀利的目光
  爱是暴风雨后一道绚烂的彩虹
   爱是心灵的鸡汤 
是重生的光芒  是初升的太阳


 

推荐图书名称:红楼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白鱼解字》、《赤脚的童年》、《吴哥之美》

 

推荐理由:

推荐好书一:《红楼梦》

   《红楼梦》在文学艺术史上是一部巅峰之作。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环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上百个人物,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那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天然浑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曹雪芹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作者着笔稍多的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揽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关合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从十几岁开始到如今,我曾多次阅读此书,任然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此处附上曾经在空间里发表的小文《也读红楼》

    一直也迷红楼。

    我也有自己的简易阅读编年史。文字是我混沌初开的那只禁果。幼年时奶奶家街对门的那家黑嗡嗡的连环画出租屋,似乎完成了对我的最初最简略的教化启蒙。正义与邪恶,虚伪与真诚,丑陋与美善,放弃与坚持。。。是那些被翻阅得又旧又脏的连环画的洁净灵魂。年幼的我从这里开始初识大千世界的最初轮廓。
    文化贫瘠的那些年,人对文字都有一种信仰。
    我是在初中才接触小说。一接触,就是自己嚼不烂吞不下的《石头记》。上帝太慷慨,一部三百年前的皇皇巨著于我,不过是宝黛钗的一段爱情。但似乎最初的基调定得过高,当时流行的琼瑶岑凯伦,自认为不过是一哭二闹歇斯底里的闹剧,哪里有《红楼》的典雅与精致。
    真正完整读红楼是在高中。那些年的老师,也没有多提课外阅读,但私下里,《简爱》《安娜卡列琳娜》等世界性名著已自觉的在同学中《复活》。多情的男生也读琼瑶,豪情的女生也读金庸古龙。阅读成了功课里的调味盐,搅拌在学习这道寡味的菜里,也多出几分滋味。静默的夜里,熄灯后,高三的宿舍里还有一簇一簇的烛火。微弱的烛火下,我囫囵吞枣的,再次跳读过陌生的半白化字句,跨越过难懂的古典诗词,去寻找那一段段被影视作品复制的情节。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孔雀裘。。。书读完,我的的理解里,人物都单薄,只觉公子多情,黛玉尖酸,宝钗圆滑,晴雯任性,袭人周到。。。高中的学生也对比宝钗黛玉,多数人放弃娶黛玉,选择宝钗。现在想来,曹公真性情,这哪里会是他的初衷?
    工作后买来《红楼梦》放家里。空闲时也再次翻出来阅读,可是都很潦草。不过红楼的故事梗概愈来愈清晰。女娲补天,青梗弃无用之石头,是为宝玉。仙界的神瑛侍者,灵河岸的绛株仙草,是为宝玉黛玉的前生。灌溉之恩,还泪之说,是为故事的缘起。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是为繁华中的提醒。繁华中的幻灭,假故事来诉真情。宝玉的“情不情",不是滥情,还是一种男权思维下的深情。
    几年前,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解读《红楼梦》。刘心武将曹雪芹家世解密,把红楼中的贾家与现实中的曹家一一对应。刘心武悬疑似的解读,再次吊起我阅读的兴趣,于是跟着刘心武找草色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或以人物为突破口,去抽丝剥茧,揭示故事的真相。或以诗词为契机,去发现康乾盛世里,曹家的兴旺与覆灭。看《红楼梦》看得像破案一般,任何一个句子一件事情一个名字都暗藏玄机。红楼被这样解读,宝黛钗的爱情就黯淡下来成了故事无足轻重的模糊背景。不过,相当过瘾。于是兴致勃勃买了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和《刘心武解读红楼梦》的系列,再读再读,像发现新大陆一般。
    最近读蒋勋。初识蒋先生源于《吴哥之美》。文字灵秀,充满佛性的慈悲与美,怦然心动。再听蒋勋的《细说红楼》,一定坐在无人的阳台,望向青白的天光,一溪音乐似水,蒋勋细细缓缓的解读,红楼在他文艺的调调下,顿时溢满深情。于是再次捧出早被我翻破的《红楼梦》,又跟着蒋先生,走进大观园,走近曹公的性灵。这次听读红楼,因为有了“大家"的引领,用他的知识厚度与宽度作为我辈文本嵌入的触角,我的阅读与领悟似乎又深了一层。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件遗憾之事:“鮄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红楼这部未完的世界文学里的巅峰之作,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中的完美,完美中的遗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公地下有知,也该含笑,因为解他的人,多矣!

推荐好书二、三:《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余秋雨于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是我国著名作家、美学家和中国文化史学者,也是世界级文化学者,入载了《世界名人录》和《国际著名学者录》等。余秋雨先生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和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余秋雨老师一生硕果累累,著作无数,获奖无数,《文化苦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文化苦旅》中作者借莫高窟、三峡、洞庭湖、江南小镇等祖国山水和名胜古迹来探索历史,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的真谛。这里有荒无人烟、沙尘飞扬的大漠,这里有凄美迷蒙、柔和秀丽的小桥流水,这里有深邃苍凉的历史,这里有被拷问的的文化人格与良知。余秋雨老师会带领着大家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到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兴衰。他会让我们感叹,他会让我们思考,他会让我们惊醒,他会让我们品尝华夏文化那辛酸苦涩的味道。就让我们走进《文化苦旅》的世界,去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苦涩的文化之旅。

    千年之在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千年一叹》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千年不衰的原因。

    此处附上我曾经的小文《傍晚随想》。

 

    买书有泛泛地随意,走到余秋雨书目前,望了一眼,没读过,管他写什么,随手一本,《行者无疆》就预备着钻进我布满尘灰的书柜。喜欢,坐着拆新书,有种非法占有别人的喜悦与满足。书,此刻就像我的小媳妇儿,陌生又新鲜得令人口舌生津,未吃下都已满心欢愉又幸福满满。
   书可以像食物,拆开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就乐了。精神贫瘠营养缺失的我,又要准备喝一大杯巧克力牛奶了。秋雨先生甚好,早期《文化苦旅》与《千年一叹》与《行者无疆》前后呼应,一脉相承。大家大手笔,亚洲非洲欧洲,古文明与现代文明,历史哲学文化传统,在大空间的历史开合中,大小人物大小事件纷至沓来,色彩缤纷,如胸有文韬武略的大帝凯撒,如人生经历似东坡的哲人但丁,如晚年似乎失了节操的伽利略,如至死都还“未创作出真正作品"的大师米开朗琪罗。如醉心于假日的空城罗马,如在弗拉明戈舞中风情万种的西班牙。。。哎,这个大世界太美妙,相比于大山大水的单纯美艳,千年百年厚重的人文历史,层层叠叠地堆积在悠远时光的迷人走廓中,更令人纸醉金迷地眩晕神往。像智慧老人的雪白长髯和沟壑纵生的细密皱纹,每一道都是一段沧海桑田的轮回,每一根都是一段翻云覆雨的风云际会。。。
    读蒋勋《吴哥之美》,就向往着一朝去领悟神的微笑,去欣赏蕾丝一样细密精致的砖雕石雕,以及被时间废掉被森林占领的古迦南城。读《千年一叹》,与失落的远古文明一比对,就点燃爱火,重新爱上中国,这个历久弥新,有久远文明又充满朝气的我的国度。
    《行者无疆》呢?在中国与欧洲两个重量级的历史老人面前,我们的比对,应该不盲目欢喜也不盲目忧伤吧!,
    严歌苓《妈阁是座城》也似一道菜,是今晚的青椒回锅肉吧!不肥腻又麻辣鲜香,有滋味,好好吃!

责任编辑:赵倩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