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华阳三中李红霞
发布时间:2016-06-15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浏览量:637
1998年8月毕业于成都大学,一直从事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探究并用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其语文视野,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你工作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乐学”、“活学”,在教学中,我认真负责,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教改工作中。2010年,我被学校推荐到县上参加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收效显著。同年,我又参加县教研举办的新秀杯说课比赛,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我积极撰写教改论文,交流了经验,2009年5月,在国家级出版物《现代教育报》上发表论文《论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年6月,在《学习方法报·教研版》中发表《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同时,我的语文教学一直贯彻“语文需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看做引导学生从教科书走向课外数目的“引子”。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在寻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做到身先士卒,写下水作文,写小诗,写完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快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多读的同时也多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面附我和学生们写的小诗各一首。 致语文
一定是个小子 活活泼泼伶伶俐俐的小子 红扑扑的脸蛋 墩墩实实的个子 在《蒲柳人家》里捣腾着 上天入地 你 又是位姑娘 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的姑娘 粉嘟嘟的小嘴 明媚鲜妍的模样 在三月的《春》风里跑着笑着 没心没肺不知痛痒 你 还是个少年 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少年 利剑似的眉 能洞察秋毫的双眼 在《少年中国说》里寻找着独立自由进步的美好明天 激情四溢大义凛然 你 也是位文人智者 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的孔丘 十年生死大江东去的东坡 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陶潜 运筹帷幄涕零出师的诸葛 在《中华文脉》的历史长河中 慢慢苏醒渐渐复活
爱是 华阳三中 2015届九班 全体同学
推荐图书名称:红楼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白鱼解字》、《赤脚的童年》、《吴哥之美》
推荐理由: 推荐好书一: 《红楼梦》在文学艺术史上是一部巅峰之作。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环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上百个人物,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那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天然浑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曹雪芹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作者着笔稍多的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揽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关合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从十几岁开始到如今,我曾多次阅读此书,任然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此处附上曾经在空间里发表的小文《也读红楼》 一直也迷红楼。 我也有自己的简易阅读编年史。文字是我混沌初开的那只禁果。幼年时奶奶家街对门的那家黑嗡嗡的连环画出租屋,似乎完成了对我的最初最简略的教化启蒙。正义与邪恶,虚伪与真诚,丑陋与美善,放弃与坚持。。。是那些被翻阅得又旧又脏的连环画的洁净灵魂。年幼的我从这里开始初识大千世界的最初轮廓。 推荐好书二、三:《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余秋雨于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是我国著名作家、美学家和中国文化史学者,也是世界级文化学者,入载了《世界名人录》和《国际著名学者录》等。余秋雨先生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和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余秋雨老师一生硕果累累,著作无数,获奖无数,《文化苦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文化苦旅》中作者借莫高窟、三峡、洞庭湖、江南小镇等祖国山水和名胜古迹来探索历史,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的真谛。这里有荒无人烟、沙尘飞扬的大漠,这里有凄美迷蒙、柔和秀丽的小桥流水,这里有深邃苍凉的历史,这里有被拷问的的文化人格与良知。余秋雨老师会带领着大家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到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兴衰。他会让我们感叹,他会让我们思考,他会让我们惊醒,他会让我们品尝华夏文化那辛酸苦涩的味道。就让我们走进《文化苦旅》的世界,去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苦涩的文化之旅。 千年之在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千年一叹》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千年不衰的原因。 此处附上我曾经的小文《傍晚随想》。
买书有泛泛地随意,走到余秋雨书目前,望了一眼,没读过,管他写什么,随手一本,《行者无疆》就预备着钻进我布满尘灰的书柜。喜欢,坐着拆新书,有种非法占有别人的喜悦与满足。书,此刻就像我的小媳妇儿,陌生又新鲜得令人口舌生津,未吃下都已满心欢愉又幸福满满。 |
责任编辑:赵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