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白沙幼儿园王丽娟

发布时间:2016-06-14来源: 作者:浏览量:429

白幼书香教师王丽娟_副本.jpg

    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每月我都会读一本喜欢的书,作为教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带进书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悦读”。

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阅读兴趣

    1、 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失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的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交流活动。

二、 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1、 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幼儿喜欢图书,然而又不知道怎样爱护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和培养。

    A、 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   

    B、教会幼儿交换图书。

    C、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2、 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A、 认识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B、 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C、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推荐书籍:《幸福的种子》、《窗边的小豆豆》、《野兽出没的地方》

推荐理由一:《幸福的种子》

    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拜读了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种子》,一口气看完,心中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书中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非常的有实际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种子》,告诉我如何透过共读图画书,引导孩子感受爱和快乐,成为内在充实、有情有爱的人。通过阅读本书,使我开阔眼界,改变我对童书、对育儿的看法。 

    如何给孩子读图画书:其实也一直也是我很疑惑的问题,应该怎么样给孩子读图画书呢,是照本宣科,一字字的念插图所附的文字呢,还是对着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呢?如今我看了《幸福的种子》以后,这个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松居直先生认为,父母在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要尽量的去读“图”,而不仅仅只是念文字,因为孩子不识字,他们看书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看书都是最先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他们会从插图中去理解书的意思,以及细节,而成人却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图画,这样很难和孩子达成共识。 

    另外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定也要从心里喜欢这本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人才能够把这种心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从书中体会到乐趣。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当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 们小时候,把一个做母亲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用好的图画书,通过父母给孩子读书,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推荐书籍二:《窗边的小豆豆》

    完整的教育是发现自我,发现世界;探索自我,探索世界;把握自我,把握世界——有“道”可循。尊重孩子,顺其个性而因势利导,才是真正地培养“人”。许多家长自以为是:我爱我的孩子;许多老师自以为是:我爱我的学生。真的是“爱”吗?是否“爱”得有智慧呢?是否是真正的、清醒的“爱”呢? 请看可亲可敬的小林校长,请看可亲可敬的小豆豆的妈妈。看看他们如何对待孩子,如何教育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主人公小豆豆是个特别淘气的女孩子,因为太过顽皮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 —— 一个非常让人羡慕而又特殊的学校。在真正热爱孩子、信赖孩子、充满热情的小林校长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而每个看过这本书的小朋友都羡慕小豆豆,都希望去巴学园上学。这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学校,把电车当做教室,没有考试,却又能学到很多知识,连吃饭也变得很有意思,大家一起体会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总之,巴学园是所有小朋友心中的乐园,小豆豆的经历让每个孩子都羡慕,它让我们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是好孩子。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小时候的彻子,那么顽皮可爱。《窗边的小豆豆》中有两个人物是非常让我感动的,一个是小林校长,那么有新意,有创意的学校,学习方式,吃饭方式,开运动会方式,小彻子真是幸运,人生当中碰到这样一位校长,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另一个是彻子的妈妈, 这个妈妈也是非常难得,女儿被退学,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并且也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彻子每天衣服都刮的破破烂烂的,妈妈也从没责备过,很伟大的妈妈。伟大的小林校长和伟大的彻子妈妈成就了不平凡的彻子。

 

推荐书籍三:《野兽出没的地方》

    被人们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它画面大小的变化了。第1个画面,只有一张明信片大小,四周是一圈宽阔的留白,这暗示麦克斯受到了压 抑。为什么说麦克斯受到了压抑呢?你看,左面的一行文字是“The night Max wore his wolf suit and made mischief of one kind(那天晚上,麦克斯穿上他的狼服,开始了恶作剧)”,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从The night……开始的,加上了The这个定冠词,就不是泛指的“有一天”,而是特指的“那一天”——那一天的白天,在麦克斯身上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他愤怒的 麻烦事,不然他就不会穿上狼服,往墙上钉钉子了。本来就压抑,再被妈妈一骂,麦克斯的情绪坏到了极点,到了第4个画面,麦克斯开始用幻想发泄自己的愤怒, 让卧室里长出了一片森林。这时,画面要比前面大出了许多。后面随着他想像力的膨胀,画面急剧地扩张——第6个画面,就是麦克斯背对着我们的那个画面,画面 占据了一整页。第7个画面,麦克斯坐船出海,画面超出了一页。第9个画面,当他抵达了那个群魔乱舞的幻想之国时,画面已经占据了整整两个页面。这还不够, 这还不是高潮,真正的高潮是第12、13、14那三个跨页画面,没有文字,幻想彻底地凌驾于现实之上,麦克斯成为了众兽之王。等狂野骚动结束之后,故事又 倒了回去,于是画面开始慢慢缩小。
    不过,回程要快得多,画面也比来程要减少了好几张。当麦克斯回到自己的卧室时,森林已经消失了,晚饭正摆在桌子上等着他。翻过这一页,是一页没有画面的空白页,上面只写着一行字:“and it was still hot(而饭还是热的).”这是故事的最后一页,这一页空白页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与前面画面四周的留白代表的都是现实世界。
    书里的妈妈,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对象。妈妈只是在开头的文字里有一句对白:“his mother called him ‘Wild Thing’(他妈妈骂他“野兽)”,但她始终没有露面,作为读者的孩子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去感受她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解释是:莫里斯·桑达克是为了让孩子们从故事里的妈妈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
    还有就是月亮。第3个画面,就是麦克斯遭到妈妈惩罚,被关进卧室的那一个画面,窗外的月亮是一牙残月,而当他和野兽们冲着月亮膜拜吼叫的时候,月亮已经变 成了满月。如果说这个月圆之夜是麦克斯的幻想,那么又如何解释倒数第3页的那一轮满月呢——这时,麦克斯已经从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也就是现实世界。人们不 禁要问了,如果这趟野兽国之旅从头至尾都是麦克斯幻想出来的,那怎么会发生这种时间的变化呢?这不过是在一个晚上发生的事情。
    《野兽出没的地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故意把这群张牙舞爪的怪兽画得圆滚滚、胖嘟嘟的,不但不吓人,反而还逗人喜爱。难怪有一个小 读者会写信给莫里斯·桑达克,问他:“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到达野兽国?如果票价不是太贵的话,我和妹妹都想去那里度假。”   

责任编辑:陈海燕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