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荐书)华阳中学孟滋刚
发布时间:2016-06-13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浏览量:1197
宋代学者黄庭坚说“是大丈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读书让人有博爱之心而无邪恶之气,有深沉之思而无浮躁之为,读书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专业价值。
1.教育理论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我在华东师大培训期间,曾一次性购买教育理论书籍300元。
2.专业阅读。阅读即研究,阅读如蜜蜂采蜜,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需要,博采众家观点,在研究中进行阅读。教师的专业实践需要阅读的支撑,可以说,拿起课本、教参书就奔向教室上课,从不参考各家的观点,从不搜集各家的方法,从不借鉴各家的实践,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是很难“智慧”的。从教30余年来,我几乎从未间断私人订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中学教学专业杂志,并多次发表自己的教学总结成果。
3.阅读改变自己的教学。广泛阅读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上也是其它所有专业无法比较的。
4.广博阅读。由于教师职业要求,我的读书时间更多是周末,吟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吟诵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与浮士德对话几回,到狄更斯的小旅馆里住上一宿,再与曹雪芹磨上一会儿。雨果的《九三年》撼人心魄,《聊斋志异》让人夜不能寐,《儒林外史》使人啼笑皆非。读朱自清那深沉的父爱;读鲁迅那铮铮铁骨……还可以在书中随心所欲地纵横驰骋,跟鲁迅去看社戏,随鲁滨逊去航海;也可以入《平凡的世界》,更可以在《飘》中目睹乱世佳人郝思嘉的风彩。通过读书,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在书中,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读书时我可以把烦恼都抛掉;读书时,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读书时,我哭,我笑,但我很清醒。
广泛而深厚的阅读,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教育,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能够对教育有更多的智慧理解。坚持阅读让我们与时俱进地理解教育,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同,我们要不断地阅读,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保持永远的智慧。专题阅读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然而对教育的理解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深化。
推荐书目:《全球通史》《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推荐好书《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塔夫里阿诺斯闻名全球的史学著作,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希望推荐给愿意思考历史尤其是愿意思考未来的朋友们。
本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甚至连美国的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不局限于某个时代、某个民族或某种文化的历史叙述,而是以鸟撖全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旨在揭开历史对今天能够有的启示。在每一篇的结束处,都有一章“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我欣赏这部著作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者看待历史的科学理性方式和由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其中有两条是我特别认同的:其一,科学技术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领跑者,而社会制度、宗教、哲学、伦理、艺术等等其他类型的文化通常是保守的、跟不上技术文明的进步速度,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和战争。在今天这显得尤其明显。其二,历史学家并不能预言未来,未来并不是由人种基因、地理、文化或者其全部历史完全决定的,而是由我们今天和未来的思考和行动所决定,因此作者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地看待人类文明的未来,在他看来人类不是宿命的,未来由人类创造。
远离职业倦怠:推荐好书《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
金忠明、林炊利编著的《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自助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某些部门作为一项课题开展研究。可见教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大家都在分析它的成因,试图破解这一命题。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涉及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更维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维系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不仅仅是教师个体人格因素,更大层面涉及到社会问题和职业问题等深层次领域,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以务实的态度来关心教育,关心教师。教师职业倦怠不解决,损失的不是一群不想工作的庸才,而是学校最优秀、最具实力和潜力的师资力量。
是什么让中小学教师激情不再?是什么让灵魂的工程师感到自身灵魂枯竭?教学工作的重复。职业发展的前途预期,以及面对各项考核指标的压力让一线的教师们遭遇到严重的职业倦怠。
老师们该怎么办?该怎么来鼓舞起教学的热情?该怎么来阻绝职业倦怠?《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的作者金忠明、林炊利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学专家,他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这些策略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指导新手教师解决职业瓶颈问题。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也可以根据《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的指导,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让受挫教师再次拥抱阳光和雨露。
教师专业发展:推荐好书《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何成刚,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曾任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培计划”——初中历史培训项目主持专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对历史教学专业性与学术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就显得更为关键。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李晓风老师对此深有感触:“许多年来,我接触和指导了许多青年教师,我发现,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就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随着教学年头的增长,知识日益陈旧,知识面日益狭窄,只剩下与中学教材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史学阅读,努力做到密切关注史学的新发展,广泛汲取史学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史学界关于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新观点、新论述、新材料,基于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史学研究成果、优质史学资源与历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本书组织北京市,江苏省昆山市、苏州市,广东省东莞市、深圳市,安徽省淮北市、阜阳市、怀远县,陕西省西安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福建省福州市等地的历史教学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优秀教师,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了为期一年多大量有深度的史学阅读。在此基础上,精选史学研究成果,编撰成“学术引领”,旨在帮助历史教师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提高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增强驾驭教科书的能力。同时,围绕历史教学核心内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基于史料(材料)教学的微课设计,重视将历史研究的思想方法融入历史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希望能为广大历史教师的日常备课和教学提供专业支持。还搜集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史学资源,特别是史料资源,供历史教师日常教学选用,进而增强历史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树立开放多元的内容观,不断拓展历史教学的视野。
本书编写的主要特点有:参照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指向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重视多地历史教学专家、优秀教研员和教师的分工合作研究。精选史学研究成果,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提高认知水平,增强驾驭能力。重视和加强史学阅读,密切关注史学研究的新发展,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不断拓展历史教学视野,加强课程资源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丛书基于充分、广泛、深度的史学阅读,系统、详细介绍了课标和教科书核心内容的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基于史料研习的微课教学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和日常教学必备的专业书籍。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