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发布时间:2016-09-09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924

三星小学校园.JPG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风光秀丽的龙泉山脉脚下。学校山环水绕,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弥漫着纯朴的文明,文化礼仪在这里传承,爱的教育在这里积淀。

学校占地50亩,教学用建筑面积8795平方米,学生活动场7000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5人,教职工50人。学校建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网络、资源等20余个功能教室且设施设备完善。

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科学的培训、选拔机制,组建了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学校现有省骨干教师1名,市骨干教师4名,市青年优秀教师1名,市优秀班主任2名,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20余名,区县骨干教师15名。

二、理念引领,智慧经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奉行“爱满天下”的教育主张。我校所在的三星镇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基于以上的背景,为了让爱的教育在三星这一方热土传承,我校提出了“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情感”,我们将倡导的爱定义为“博爱”、“仁爱”、“挚爱”三个关键词;这里的“满”,也有“漫”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所倡导的爱不仅在校园里要无时不在,无处不存,而且要通过孩子的爱去影响家长,以小爱唤起大爱,促进整个社会和谐。

在“爱满校园”理念指导下,在本学年度,我校提出了“1125”工作思路——第一个“1”是指深化一个“爱满校园 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建设以崇尚“尊重、理解、支持”的“爱之规——制度文化”,建设以追求“礼、善、孝”的“爱之德——行为文化”,建设以实现“认知丰富、才艺丰厚”的“爱之能——课程文化”三个层面。第二个“1”是指坚持一个“办学生有特质,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化田园学校”的办学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校学习,让每位三小学学子具备一个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七个一的特质;“2”是指树立2个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二是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质量意识;“5”是以5个抓手,推进学校工作良性发展,一是以抓队伍建设显著增强干部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以抓品格教育的培养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以抓精细化常规管理保障学校工作有序进行,四是以抓课堂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五是以抓社团活动的开展做强学校的特色品牌。

三星小学经典诵读2.JPG

三、文化治校,永恒工程。

(一)建设以崇尚“尊重、理解、支持”的“爱之规”——制度文化。

紧紧围绕“爱满校园”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我校提出建设“尊重、理解、支持”的“爱之规”——制度文化,以规范办学行为。我校通过建立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每学期召开教职工大会,讨论学校“三重一大”问题,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如:2014年10月学校通过发放办学章程、绩效考核修订稿,组织全校教师讨论,提出修改议案,再经全校教职工代表讨论、修订,最后形成了学校办学章程,形成《员工指南》管理手册,用制度文化提升学校科学管理能力,搭建依法治校平台,引领教学改革方向,推进特色建设进程,逐步使学校办学行为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设以追求“礼、善、孝”的“爱之德”——行为文化。

1、落实安全管理,严防安全高压线。

学校制定了安全管理系列制度,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一岗双责”“一日三查”制能体现“全员管理、按级负责”的原则。学校安全责任制度和应急机制健全,每月一次的安全会议制度,及时查检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加强对保安人员管理,各类值班人员在职在位,护校队发挥作用;物防措施得力,放置到位,安全有效;技防检查记录详实,技术性能正常,网管人员能熟练操作技防设施;各类巡查、排查、整改、登记等资料详实,安全隐患整改到位。积极开展安全讲座与安全演练,本学年对学生开展了地震、消防、禁毒安全讲座,每月开展一次全校性应急演练,进行了地震、消防安全等演练。同时积极配合、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教育教学环境良好。学校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本学年我校没有一例信访事件。

2、构建教学管理文化,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开展主题研究,推进科研兴教。

调查、整理学科教师最关心、有疑问、有困难、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形成各学科学期备课组小课题。由备课组借助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教师培训。这种来自教师身边的小课题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主题培训、主题研讨等方式解答了教师的发展问题,使教师真正得到自主发展,而非被动发展。

(2)落实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智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层越来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老师从敏杂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尽快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智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最好的办法实行目标管理。一是制定教育教学业绩目标:对各年级制定定量的年级教育教学目标与定性的年末等级目标。二是制定教育教学过程目标,主要是对教育教学过程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正。三是制定专业发展提升目标(如学习目标、赛课等目标)。四是制定教育教学行为目标(考勤、安全目标等)。

(3) 改进常规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①改进课题研究思路,促进课改深入。

为了改进教研思路,促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校整合了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工作,形成科研修一体的教学研讨模式,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线(小课题来自教师最关心的议题或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借助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教师培训。

②改进学科赛课思路,促进课改深入。

教导处通过改进原来部分教师参与的赛课方式,开展人人参与的“爱心课堂”赛课活动,促进课改深入。赛课活动中,教师全员参与,精心准备,认真贯彻新的课改理念,展示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改进教研组长培训模式与考核思路,促进课改深入。

a、借助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课程引领能力。

b、完善教研组考核细则,制定更加学科的评价制度。

(4)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我校采取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定期检查和不定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二次备课、听课记录和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及教师上课进行了查检,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检查情况,督促教师规范教学行为。通过有效的监控管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作业批改一丝不苟,课外活动师生身心愉悦。

3、活动中历练,学习中成长——教师行为文化发展

(1)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师徒结对。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速青年教师培养步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对在教师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签定“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师徒职责,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历练教学基本功,汇报学习成果,形成学习方法,考核结对实绩,积累培养经验等环节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

(2)学校大舞台,“爱心课堂”展风采。

为了给教师们一个展现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平台,促进教师们研究学习的热情,教导处每期从第三周开始举行人人参与的的“爱心课堂”赛课活动,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各组的优胜者参加了校级的决赛。在“爱心课堂”赛课活动中,教师们通过集体编写教学设计、说课、重构教学设计、磨课、修订教学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历练,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名师在身边”植入式教学。

为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本期学校引进了成都实验小学植入式教学模式。学校教师通过观看名师课堂教学、撰写教学设计、再上课等环节,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帮助我校整体提升我校教师教学水平。

4、以学习为快乐,伴实践而成长。——学生行为文化发展

(1)积极开展有序课堂管理。

在师生中开展上课、集会、放学的有序管理。

(2)灵动的生命,幸福的童年。

每学年学校在不断优化往学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每天40分钟大课间、第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期一次的模拟法庭、课本剧、课外剧表演,每年一次的运动会、每期一次的科技艺体周活动。学校通过给学生搭建这种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在大课间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充分展示、全面发展。充满活力的孩子是校园最美的风景,他们灵动的生命演绎着幸福的童年。

(3)生活是我们的课堂,实践是我们的教材。

学校里孩子们饱览群书,探究、求索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对当今一个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是促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我校通过校园种植基地、参观科技馆、参观汶川地震灾区、参观动植物园、学习云崖兔养殖、参加军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让生活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让实践活动成为他们学习的教材,真正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以实现“认知丰富、才艺丰厚”的“爱之能”——课程文化。

在“认知丰富、才艺丰厚”的“爱之能——课程文化”的指导下,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以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先后开发了《快乐剪纸》《小学生学楹联》《身边的故事》等校本课程,探索出了以剪纸教学为主,手抄报、楹联为两翼,花样跳绳、古筝、二胡、围棋等为多元社团发展的“一主两翼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我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校优化课程结构,形成长短课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形式,以满足不同课程对教学时间的需求,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生需求。

1、吟联作对舞文弄墨,继承民族语言瑰宝。

2008年11月,三星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楹联)文化艺术之乡,同时我校有2名教师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有30多名教师为原双流县楹联协会会员。为继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瑰宝,让楹联教学从娃抓起,学校将楹联、手抄报作为我校除剪纸主要特色教学以处的“两翼”特色教学。我们通过编写楹联校本教材、开展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才艺丰厚”的三小学子。

2、琴棋书画跑跳投掷,多元社团全面发展。

三小孩子在学校特色教学多元发展古筝、二胡、围棋、象棋、书法、绘画、足球、篮球、田径等“爱心”社团活动中“净心”学习,全面发展,在每年4月份的科技艺体周活动中充分展示,一幅幅美仑美奂的校园生活照,演绎着孩子们幸福的童年。

三星小学课本剧《狼来了》汇报演出.JPG

四、特色创新,内涵发展——剪纸特色教学。

1、剪纸艺术红黄蓝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剪纸工具简单,且成本低廉,任何儿童都有机会学习。也正是剪纸手法的简单,创作的随意性强,所以给剪纸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受到三星镇当地人民的喜爱,三星小学根据这一文化背景,把剪纸作为学校主要特色教学,开展这项工作多年来,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剪纸教学已成为学校特色名片。通过学习剪纸,我校儿童们得到了美的熏陶,促进了美感的形成,提高了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素质和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深入浅出谋发展,厚积薄发出成效。

学校剪纸氛围浓溢,学生热情高涨,在天府新区乃至成都市均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校制定了剪纸特色发展规划、编写修订了《快乐剪纸》校本教材、开展了全体师生参与的剪纸课堂教学、成立了剪纸社团、建有剪纸艺术作品陈列室、剪纸教室,校园内随处可见师生的剪纸作品。成都日报、成都都市报、双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校剪纸特色教学进行了报道;本学年度我校有十几幅学生作品收录在成都市文联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民间剪纸作品集》,成都市宣传部主办的《成都市依法治市主题民间剪纸艺术作品集》,其中我校剪纸作品《百善孝为先》发表在成都商报。我校剪纸作品《多元社团》荣获成都市一等奖。

校级书香教师和书香家长.JPG

五、办学绩效,努力方向。

1、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在2014——2015学年度中,天府新区社事局组织的规范的六年级测试中,我校所测学科在优生率、及格率、基础平均分、加分平均分四项评估值综合评比,荣获新区17所小学第3名。

2、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本学年度我校有7位教师论文获得新区及成都市一、二、三等奖,有9位教师参加新区及成都市赛课获得一、二、三等奖,有5位教师荣获新区各类优秀教师称号。在本学年度中我校还有几十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有十几幅学生作品收录在成都市文联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民间剪纸作品集》,成都市宣传部主办的《成都市依法治市主题民间剪纸艺术作品集》,其中我校剪纸作品《百善孝为先》发表在成都商报。在这一学年里我校在成都市举行的花样跳绳中荣获一等奖;剪纸作品《多元社团》荣获成都市一等奖;在新区举行的各类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几十项;成都商报、成都日报、四川经济报先后对我校办学理念,特色教育进行报道。

以上所有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学年中,我们将围绕新区“三大战略”和“四大工程”,以“爱满校园,以人为本”为治学理念,发扬我校特别有爱心,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团结的三小精神,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相信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有更大的提升。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