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县教育系统多措并举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
发布时间:2025-04-22来源:小金县教育系统 作者:张红 通讯员 徐乾丽 王继英 袁先琼浏览量:2866
近年来,小金县教育系统在着力构建“1+6+5+N”党建校际共同体发展模式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打造“党建+非遗”融合模式,将特色非遗项目深度融入校园,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根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党建为推动“非遗进校园”注入强大的组织保障。 非遗服饰“绣”进校园。美兴小学、结斯乡小学等学校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提升青少年美育素养,结合别斯满服饰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等开展教学,通过研学、团队活动、文化传承课等形式开展别斯满刺绣文化经典诵读、手工创作等活动,将服饰文化与小学美育课程相融合,让孩子们认识本土刺绣技艺,感受中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剪纸“剪”出课堂。城关第二小学、美兴镇营盘小学等学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剪纸文化走出课堂,融入日常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从传统的窗花到现代的剪纸创意作品,让孩子从实践中了解传统剪纸艺术,助力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非遗锅庄“舞”在课间。宅垄镇第二小学因地制宜将本土马尔锅庄引入学校乡村少年宫活动,积极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搭建平台,让孩子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地认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还深刻感受了马尔锅庄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非遗陶艺“陶”入课后。美兴小学、八角镇小学等学校聚焦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课后创意服务模式,将陶艺纳入延时服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零距离感受陶塑的魅力,老师对泥塑作品的创作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孩子们凭借双手的感知力,完成搓泥条、盘泥条、揉泥团等操作,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 小金县部分幼儿园还将漂漆扇、手绘脸谱、扎染、京剧头饰等项目纳入亲子活动内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遗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间,为孩子铺就一条充满文化底蕴的成长之路,孩子们在自由创作中学会了表达自我,也体会了耐心和坚持的意义。 据悉,自2025年起,小金县教育系统将依托小金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着力打造以“1+6+5+N”党建校际共同体为支撑,一校一品为基础的“红色浸润·培根铸魂”党建品牌。(张红 通讯员 徐乾丽 王继英 袁先琼)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