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观学校开展“传承红岩精神”党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9-06-23来源:宋观学校 作者:通讯员 游传海浏览量:2984

6月22日,宋观学校全体党员来到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深切悼念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们。

IMG20190622153811.jpg

走进白公馆和渣滓洞,还可以看到当年国民党特务写的策反标语,如“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刑讯室内,陈列着审讯台、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刑具用品。

IMG20190622152704.jpg

走进一间间狭小幽闭的囚室,到处充满了潮湿闷热的气息。可就在这样的牢房时,先烈们用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组成铁窗诗社,创作新旧体诗50多首,鼓舞斗志,揭露监狱的黑暗。

IMG20190622154826_1.jpg

“权把牢房当成家,长袍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这是1949年初,易仲康写了七绝诗《入狱偶成》,在难友中相互传播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

IMG20190622154832.jpg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这是江姐的最后一封书信,用一双肿得像腌萝卜一样的手写给寄养她儿子的亲戚的。

这就是数百位革命烈士在牢房中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写照。这就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大义凛然!明知要走上刑场的他们,早已决定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白公馆监狱旧址一楼监室,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夺目。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狱中,难友们欢欣鼓舞,用红色被面作红旗,黄色草纸作五星,制作了这面寄托着希望和力量的旗帜。

党员教师雷利平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先烈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来到这里瞻仰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我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仰,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IMG20190622152548.jpg

支部书记郭光全勉励全体党员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白公馆和渣滓洞。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希望大家带着对先辈们的崇敬,去重温自己的初心,要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者。”(宋观学校)

责任编辑:魏敏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