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整体提升新时代在职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

发布时间:2023-10-09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作者:汪文华浏览量:2770

2023年是“十四五”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队伍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新时代在职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整体提升行动计划(简称“提升行动计划”)已在各地相继实施。在“十四五”的后三年,实施新时代“提升行动计划”,旨在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支持保障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明确“提升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即聚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擘画的长期目标:“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在“十四五”时期,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按1∶10∶100的比例,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骨干教师,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培训支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其次,要规划“提升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三项具体任务:一是深入实施“双名工程”;二是高质量实施全员培训;三是进一步加强支持服务。

深入实施“双名工程”。要以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以下简称“领军教师培训”)和省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周期性(2—3年)项目为引领,选派卓越教师校(园)长和骨干教师校(园)长参加“双名计划”“领军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周期性项目等,完善优化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项目实施,示范推动县(市、区)高质量实施“双名工程”项目。

“双名工程”培养周期为三年,按照“国培省培与市培县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采用深度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双导师指导、建立工作室(坊)、带领队伍、送培送教、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委托省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承担培养任务、遴选教育发达地区名校作为跟岗学习基地;针对培养对象学段、岗位和个性化发展,分层分类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必修模块,在数字素养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性前沿领域丰富培训内容;将数字化融入调研评估、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及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建立数字化技术支持、成果导向的培训效果考核制度。

高质量实施全员培训。根据省级关于做好“十四五”特别是2023—2025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充分总结本地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市级《关于做好2023—2025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研制2023—2025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023—2025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着力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等重点任务,坚持培训内容引领,坚持能力提升为要,坚持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完善项目设计,优化培训方式,健全支持服务体系,规范培训管理。鼓励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提升。

2023—2025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员完成“十四五”期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培训的精准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得到持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全员培训促进全体教师自主学习、系统提升、持续发展,教师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

分层分类开展新任(转岗)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专项培训等。各类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必修模块。中小学教师培训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幼儿园教师培训以科学保教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将教师评价能力、数字素养、科学教育等纳入全员培训。开展教师法治素养、国家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班主任工作、少先队与共青团工作、综合实践、预防校园欺凌等专题培训。

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问题,强化任务驱动和参与式学习,强化以课堂为落点、以课堂变革为中心的培训,强化培训成果产出,激发教师更新观念、改进行为的内生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发展,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突出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积极探索教师自主选学有效模式。突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地方教育云平台在培训中的作用,将平台应用纳入培训过程,平台学习纳入校本研修。

进一步加强支持服务。遴选建立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及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加大培训团队培训力度,结合“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持续推进骨干教师深度研修和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作。以“双名计划”“领军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周期性项目培养培训对象为重点,完善教师培训师资库。推动各县(市、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与“三名”工作室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地方、高校(专业机构)、优质中小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持续开发、遴选、汇聚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利用市级以上教师培训学习平台,支持教师自主选择学习。

建立培训项目审批备案制度,县(市、区)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方案审批、实施指导与过程监管,年度县级全员培训实施方案报市备案。落实省制定的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准入标准,规范培训机构遴选(或委托)工作。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监管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探索将数字化融入培训的全过程,推进在培训管理、实施与评价等环节实行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和线上线下融合。规范全员培训学时管理,完善学时登记制度,新任(转岗)教师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到岗后一年内完成;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每学年不少于72学时的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