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天生镇学校开展2025年秋季“菁莪名师”赛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18来源:宣汉县天生镇学校 作者:浏览量:2413
近日,宣汉县天生镇学校“菁莪名师”赛课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菁莪育美课堂筑梦”为主题,旨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营造名师领航、共同进步的教研氛围。 此次赛课分为语文组和数学组,活动创新构建以“备课—上课—评课”的“三段式”为教研闭环,以学科年级组为核心单位,课前凝聚集体智慧深耕教学设计,课中聚焦真实教学场景落地实践,课后通过深度研讨实现反思升华,形成“研—教—思”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思维交锋中探寻教学本质,在交流分享中凝聚育人共识,让教研活动真正转化为课堂提质与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 一、语文组 聚焦“核心素养落地”,语文组赛课精彩纷呈。四位教师匠心打磨教学环节,让课本解读与学生沉浸式体验紧密衔接,真正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1、《只有一个地球》
王燕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成功实现了环保理念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引导精准到位,使学生在深刻的体验中,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意识。 2、《圆明园的毁灭》
王骁主任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别出心裁。她以“出逃的玉壶”为引,巧妙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课堂上,她语言极具感染力,引领学生与文物共情,在历史的沉痛与现代的呼唤中,深刻领悟“民族之殇”与“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 3、《秋天》
张仕萍老师《秋天》一课,精准把握低段学情。教学中将抽象化为具象,通过实物观察与儿歌律动,调动学生多重感官通道,达成体感沉浸认知,让知识在具象体验中自然生成。板书设计图文结合,兼具美感和导读功能,于无声处渗透语文素养。 4、《精卫填海》
在《精卫填海》的课堂上,崔竹青副校长以“神话传讲人”为引,带领学生步入瑰丽的神话世界。课堂中,一次与精卫的AI“时空连线”,让远古神话叩问当下,使坚韧精神可感可触。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深刻诠释了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评课议课畅所欲言 课后,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有效性”“怎样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集中研讨。授课教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结合课堂细节各抒己见,既肯定亮点,也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崔竹青副校长对语文组赛课进行了总结,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风采和敬业精神由衷点赞。她希望大家将此次赛课作为为新的起点,深研课标,吃透教材,在教学的磨砺中深耕不缀,行稳致远。 二、数学组 数学组赛课紧扣“趣味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参赛教师立足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教学活动。 1、《认识厘米》 袁书梅老师执教《认识厘米》,通过直尺认读、实物测量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符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高。 2、《分数的初步认识》
汪长寿老师执教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度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他依托直观操作、互动探究等具象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分数的本质,稳步达成初步认识分数的核心教学目标。同时,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关注细致入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配的学习节奏中收获成长,课堂实效显著。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曾立老师执教五年级《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注重算理与算法结合,借助“商不变性质”推导转化依据,搭配竖式分步演示、小组讨论纠错等活动,让学生不仅“会算”,更“懂为什么这么算”,教学深度足够。 4、《圆的周长》
胡玉兰老师执教《圆的周长》一课,紧扣“化曲为直”核心思想,实验探究充分,算理与公式推导清晰,学生参与度高。教学中,胡老师注重动手操作与规律总结,难点突破有效,教学效果扎实。 5、评课议课畅所欲言
数学组赛课结束,评委老师结合赛课案例,剖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技巧。研讨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实用的教学策略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数学组教师严谨务实的教研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李杰华副校长对四堂数学课做了总评。他认为,本次数学组赛课老师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贴近生活,能有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校长总结发言
两组赛课活动结束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金安军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后续期望。金校长指出,赛课活动有“三看”,首先看教学设计是否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其次看是否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素养;最后看教师素养,这反映了一个教者的教学基本功。金校长的“三看”,也为后续教研活动的深化指明了方向。 |
| 责任编辑:归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