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帮扶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20-01-02来源:万源市沙滩学校 作者:通讯员 丁中萱浏览量:2703
“老师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众志成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年五月份召开的脱贫攻坚动员工作会上,沙滩学校校长邓继伟这样说道。沙滩学校在校教师65名,接到上级下达的帮扶任务之后,邓校长立即将全体教职工分成六个组,每个组由一到两名行政人员带队,深入沙滩镇六个村共计292户贫困家庭开展工作。一开始,老百姓对联系他们的老师颇有抵触情绪。他们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根本做不了联系群众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老师的扶贫工作又是形式主义,坚持不了几天。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沙滩学校的老师们没有动摇,用自己的耐心做好每一次宣传和解释工作,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贫困户的心。从五月到十二月,在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之间,发生了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 爬山涉水 只为来到你身边 沙滩镇山高谷深,人口居住很分散,所以老师们在走访贫困户时往往需要走很远的山路。邓继伟校长有一位贫困户名叫陈开碧,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孤身一人住在原万福钢铁厂技工学校,儿子媳妇都在外面务工。去她家要经过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无论冬夏从未断流。邓校长每次去看望陈开碧老人都要踩水而过。十一月份,邓校长看老人的卧室床铺凌乱,衣服也没有地方堆放,就从网上买了一个简易衣柜,又从学校找了两个女老师一起去给老人打扫房间。 下车后,在将近两公里的山路上,邓校长一个人扛着几十斤的箱子往上爬。到了河边,河水没至小腿。踩着冰冷刺骨的河水前进,没有一个人抱怨。到了老人家里,邓校长立即着手安装衣柜,他一边研究图纸一边动手,忙得不亦乐乎。另外两名女老师则忙着给老人整理床铺,折叠衣服,扫地抹灰。等到老人的家里焕然一新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党的政策,感谢邓校长,你们真是比我自己的亲生儿女还要好。” 满心牵挂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帮扶责任人和联系户之间流传得最广的一句话就是“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有事你开口,我一定竭尽所能为你办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句庄严的承诺,沙滩学校的老师们无一不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至从有了联系户,老师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没有离开过“帮扶”二字。 副校长李声勇的联系户刘哲洪家是步行距离最远的一家,他住在沙滩镇党家坡村烂泥沟组,没有硬化的村道路只允许摩托车通过。每次李校长前去走访,都要走四十多分钟的山路,遇到雨天,身上被雨水打湿,脚上沾满黄泥。就是这个最远的贫困户,也是李校长最牵挂的一家人。刘哲洪家一共五口人,三个人在外务工,只有他年迈而残疾的母亲和一个智力低下的儿子在家。李校长第一次去他们家,看到双腿残废的奶奶坐在一张破凳子上补衣服,孙子刘仕海在一旁吃一碗冷水泡饭。看到李校长,婆孙两傻傻地望着他,显得又惊又怕。李校长看到这个场景,这位七尺男儿不仅潸然泪下,同时暗下决心,要经常去看望这祖孙俩。打那以后,每隔几天,李校长都要独自一人走四十多分钟山路去看望这祖孙两个。他给他们带去米和油,去陪他们聊天,渐渐地,刘士海记住了他的名字,每次见了他,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拉着他问长问短。 不辞辛劳 只为一个满意的笑容 胡尚芬老师今年已经年逾五十,她的五个联系户分住在沙滩镇栀子园村唐家湾组和八面溪组。除了在校上课,胡老师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联系户家中度过的。每天放学后,人们总会看见她背着黑色的小包走在帮扶的道路上,周末也不例外。她的黑色背包里装的是《帮扶手册》以及给东家带的白菜种子,给西家带的油盐酱醋。胡老师还随身带了一张纸,上面记载着她所有联系户的情况:家里人口、年龄、每户的致贫原因、脱贫年度、享受的政策、近几年的收入明细……说起自己的联系户,胡老师总是如数家珍。 每次走访,胡老师都要不厌其烦地给她的联系户宣传党的政策,要让每一个老百姓明白他们享受的资助,感受到党和国家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爱。 入冬以后,胡老师发现那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家里厨房厕所特别脏,叫他们自己打扫吧,他们行动又不方便。周末,胡老师在超市买了一瓶洁厕剂和一把刷子,挨个去给她的联系户清洗厨房和厕所。一连坚持了两周,累得她腰都直不起来了。在胡老师的带动下,沙滩学校的老师都自发地去为自己的联系户打扫卫生。沙滩的老百姓逢人就说:“老师们的帮扶工作做得最好,我们非常满意。” 三顾茅庐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扶贫先扶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教育扶贫的头等大事。今年5月份,通过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就读情况的摸排,我们发现沙滩镇有8名适龄儿童没有在校读书。这8名儿童有的随父母在外务工,有的因为自身厌学躲在家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成立了劝返小组,逐一将8名同学劝返回校读书。 向国前,今年15岁,跟随他的父母在广州一家饭馆打工,学校多次电话与他父亲联系,让他送向国前回来读书,但他的父亲无动于衷。8月份,开学在即,学校派出柏忠富老师和二村村主任一同前往广州,给向国前的父子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把向国前接回学校,现在我校八年级2班就读。 杨家豪同学,因为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所以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今年秋季开学以后,杨家豪一直不肯到校报名,他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对他无可奈何。学校教导主任魏立彪和九年级一班班主任龚文田三次去党家坡村杨家豪的家里劝他返校读书。每次去,杨家豪不是装病躺在床上不起来,就是闻风而逃,躲到树林里不肯见人。学校只得把他的情况向沙滩镇政府做了详细汇报,政府赵邯镇长率同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生、学校老师亲往党家坡村,把杨家豪带到学校。到校后,学校领导和杨家豪谈心,解开他的心结。又详细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因其家庭贫困,学校对他做出了一切费用全免的决定,还给他添置了一套棉被和两套冬衣。 现在,被劝返的8名学生都在我校安心读书,学校为他们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沙滩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通讯员 丁中萱) |
责任编辑: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