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全 成效实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赢各方点赞

发布时间:2020-09-27来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李林 通讯员 尚岚婷浏览量:3086

不久前,在全省表彰的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榜单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名列其中。这也是医院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这既是对我们对口帮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荣华说。

近年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甘孜县和炉霍县,在医院的帮扶下,两家县医院通过了“二甲”评审,开展新技术88项,帮助甘孜县建立了康北8县首家包虫病综合防治中心,并为当地建起了一支的技术过硬带不走的医疗队伍。7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专题报道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扶贫先进事迹。

“卡桌、卡桌(谢谢),我的这条命是你们救回来。”2020年1月,炉霍县33岁的布姆因妊娠9个月出现大出血,经过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派驻的医疗队紧急抢救后脱离了危险。事后,她拉着医生的手,感激地这样说到。

机制全确保帮扶不走过场

2020年4月17日,高原的天气仍然寒冷。就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防控等级下调后不久,医院的扶贫督导组就马不停蹄地到了甘孜县和炉霍县。在这里,督导组一面了解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布置新任务,一面看望帮扶队员,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是医院党委作出的硬性要求和制度”,督导组带队的副院长廖光华说,不论工作再忙、高原天气再恶劣,医院党委书记徐荣华、院长周谦和医院班子成员都多次来到高原,与受援地沟通协商,督导帮扶工作,部署新任务,鼓励派驻队员,解决实际困难,全力推进帮扶任务。

近年来,在市二医院党委的工作目标任务中,对口帮扶是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要用三个字来表述,就是准、清、明。准就是方向准,医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举措。清就是扶什么、帮什么任务明确、清楚。明就是奖罚分明,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到行为有约束、任务有规定、信息有反馈、成果看得到、满意有提升。

自2018年起,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增了一个组织机构——精准扶贫办公室,这是医院为做好扶贫而专门设立的。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医院除了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外,在选派人员方面也颇费心思。医院选派的人员都是作风强、能吃苦、有技术的博士、硕士、骨干,在专业上也对高原地区疾病有针对性,根据两个县医疗上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确定。几年中,已选派了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妇科、儿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皮肤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50多名精兵强将。

甘孜县和炉霍县的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这里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但队员们克服着身体的不适,一到高原就全心扑在帮扶上,走村进寨巡诊,看病讲课带徒,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解决现实的看病就诊问题,培养当地的医疗队伍,当地群众都称他们为成都来的好门巴(医生)。

举措多创新对口帮扶新模式

9月3日,炉霍县5岁的扎西(化名)家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成都市二医院驻炉霍医疗队的手中。这一天,因高空坠落伤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扎西,经过医疗队10名队员的多学科联合协作治疗后康复出院。目睹抢救全过程的炉霍县人民医院院长拉旺邓登说,这次抢救创下县医院多项第一,首次完成儿童抢救状态下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首次儿童患者颅内高压的抢救、首次应用呼吸机抢救儿童危急重症等新技术、新业务。

自医院对口帮扶甘孜县和炉霍县后,像这样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全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事已是常态。

2020年4月,甘孜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男性患者,市二医院驻甘孜县医疗队刘进衡立即通过腹部CT检查考虑胃穿孔,如不及时处理有生命危险。在进行腹腔镜操作的微创手术过程中,他为当地医生讲解每一步操作的技术要点,在他的指导下,甘孜县医院外科医生第一次独立完成了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据统计,两支医疗队指导当地医生共同开展了88项新技术,为当地提升医疗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后群众再有这样的病症,已可以足不出县得到治疗。

“医院在帮扶过程中,一方面把帮扶重点放在高原的常见病、多发病上,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模式。”成都市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谦说,在高原包虫病、骨关节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都是常见多发病,医院也就专门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大的帮扶力度。此外,还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创新帮扶模式,交叉帮扶模式就其中之一。

炉霍县与甘孜县相距不足百公里,在两县派驻的医疗队员虽各施其职,但在紧急救治时刻,队员们的“跨县急救”打开了创新帮扶思路,通过实地调研,在医院党委统筹协调下,将两地派驻的专家进行专业互补、交叉指导,开启了交叉帮扶的新模式。

张胜龙博士被派往甘孜县开展肝包虫病防治工作。2019年4月,炉霍县人民医院收到一名胆囊炎患者急需手术。但当地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条件,张胜龙便紧急赶往炉霍县为患者提供手术支援。这次手术后,张胜龙也成为了炉霍县的“编外”派驻队员。在他的帮助下,炉霍县人民医院建立起了微创外科团队,从4月到10月,张胜龙4次前往炉霍县人民医院带领微创外科团队开展了20余台手术,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20余万元,还培养了3名能够有独立操作微创外科医生。他也成为甘孜高原上首个“交叉帮扶”的医生,为创新帮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麻醉科的孙燕医生派驻地是炉霍县,而甘孜县却没有麻醉科医生派驻,为提高帮扶效率,孙燕便在两县间也实施交叉帮扶。2020年7月,从炉霍前往甘孜县后不久,她便参与了一位90岁高龄患者的骨科手术,并以“师带徒”的形式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这也是甘孜县医院第一次开展超高龄病人的麻醉以及第一次开展超高龄病人的手术。“二医院的麻醉科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专科,在医院麻醉科团队大力协助和支持下,我有信心配合外科医生做更多高难度手术,让当地麻醉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孙燕说。

成效实两县县域内就诊率持续提升

“自从有了成都市二医院的帮扶,给我们县医院的能力带来了巨变。过去,当地群众有了大病只能去州里或成都,现在可以县内就能治疗了。”甘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周林勇说道。

甘孜县是包虫病的高发病区之一,也是当地健康扶贫中“难啃的硬骨头”。到2020年6月,超声影像科的张琼月医生作为四川省卫健委包虫防治项目指导专家,派驻甘孜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已经一年了。来到高原,张琼月深入边远牧区开展包虫筛查及疗效评估工作,哪怕最偏远、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达通玛片区也不例外,她走村入户,草原上的乡间小道、崎岖山路也遍布她的足迹。为让当地群众摆脱包虫病的困扰,在市二医院党委统筹协调下,集中全院优势力量,全力帮助甘孜县人民医院建立起康北8县首家包虫病综合防治中心,并首次集中免费为近20例患者实施肝包虫病切除手术。

人才队伍是边远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此,医院在“传帮带”中,通过手把手的师带徒、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县乡两级本土人才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岗位技能等四项职业素质。两年多来,接收两家县医院进修骨干医师33人,医疗队开展专项业务培训1500余次,培训超万人次,使一大批当地医生成长起来。两年间,两家县医院共有3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而2018年之前考试通过率不到10%。更让人欣慰的是,不少开展的新技术当地医生已能独立完成,两家医院已独立开展了腹腔镜三四级手术数百例,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疗技术服务,县域内的就诊率达到90%以上,包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妇幼健康指标得到改善,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医院不仅仅在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上成效显著,定点扶贫也有真招、见实效,医院精心选派驻乡干部3人、驻村工作队员4人,其中博士、硕士3人,以补齐帮扶地短板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医院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管理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开展党建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爱心帮扶和产业帮扶,定点帮扶的炉霍县阿色玛村、阿拉村和甘孜县格夏村按期脱贫摘帽,甘孜县和炉霍县也分别于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炉霍县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扶贫考核验收。2018年以来,医院精准扶贫经费投入近2000多万元,捐赠现金220多万元。医院相继荣获2017-2018甘孜州对口支援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医院被甘孜州卫健委评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先进集体;医院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和2019年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医院2019年对口支援工作事迹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医政医管局《卫生健康工作交流专刊》报道等殊荣。

医院党委书记徐荣华说,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医院将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和“扶上马,送一程”,实施“回头看”“回头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作出市二医院人贡献。(李林 通讯员 尚岚婷)

责任编辑:范雨洁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